反贪尖刀班亲历余杭区检察院反贪局的一次反腐出击本报记者 陈晓青/文 王志浩/摄 通讯员 峪涧 方红萍
提到反贪检察官,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他们不在镜头前轻易亮相,办案的细枝末节也很少向媒体透露,鲜有人知道反贪检察官到底是怎样工作的。有幸的是,最近我们近距离接触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的检察官,用镜头摄下了他们工作的身影。 12月27日,下着冬雨。余杭分管反贪工作的副检察长叶立新一见面就和我们说:“你们来得真巧,24号我们刚刑拘了一个涉嫌挪用公款和受贿的村官,今天正好要去他办公室搜查呢。”来不及坐下,我们便跟随反贪局教导员陈富强等人驱车出发。“这是我们2005年的1号案,犯罪嫌疑人是村支书。”一路上,陈富强向我们介绍案情。 15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出示了搜查令后,检察官便开始行动。办公桌抽屉、书柜、文件夹等等,他们像敏锐的猎手,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小陈在柜子里找到一把工艺折扇,还打开扇子仔细看看上面到底画了什么。小汤更是连天花板也不放过。检察官在嫌疑人的办公室发现了香烟、人参等物,最后,他们将嫌疑人的一本工作笔记和一些账本带回局里作进一步调查。 “我们反贪局有10多人,讲究的是协同作战。每个案子中,分别充当预审、搜查、查账等不同角色。上下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现办案效率最大化,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反贪局局长曾国建这样评价自己的队伍。 下午,回到局里,检察官对取回来的账本和报表立即进行查账。看到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案卷,我们吓了一跳。可检察官小方像没事人似的:“今天晚上干个通宵就能搞定了。”像这样的情况对每个检察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全局一年累计加班约700天。有时办案子,一个星期不回家,饿了在办公室吃盒饭,困了在办公室打个盹。有一回,一个女检察官向曾国建请假回家,说一个星期没洗澡换衣服了。 经过一夜的查账,检察官找到了一些有利的证据。经局长同意,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28日下午,检察官小陈和小方担任了审讯工作。审讯室里,小方威严地说:“我们在你办公室里已找到你涉案的一些证据,希望你能和我们配合,把自己的问题交代清楚,争取宽大处理。”在铁证下,犯罪嫌疑人低下了头,对检察官所查实的罪行供认不讳。而在另一个房间里,另一名将审讯全过程摄录了下来。“为了让犯罪嫌疑人彻底交代罪行,我们坚持在审讯之前做足一切工作,就是铁牙也要撬开。” 在我们离开时,审讯还在继续。 链接: 2004年,余杭检察院立案16件,均为大案。查处贪官16人,立案数名列杭州地区第一位,其中包括:余杭消防大队原大队长郭引骞、余杭广电局原副局长何沛中、余杭第一人民医院原正副院长、余杭中医院原院长沈根松等7起领导干部职务犯罪要案,余杭交通房产公司销售经理贪污、侵占400余万元的特大案件等。 今年,余杭检察院反贪局荣立2003年度杭州市检察系统集体三等功,荣获2003年度杭州市检察系统办案优胜单位、余杭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
|